查看原文
其他

褚德军 | 布达拉宫里的虔诚

本号笔友 丁中广祥 2021-09-05


【往期回读】

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

偷一颗桃儿

小窗牵进一支春

草堆洞里的温暖与快乐

布达拉宫里的虔诚

江都   褚德军

褚德军先生:江都区宜陵镇人,笔名行健,1953年生。扬州市作协会员,江都区作协副秘书长,江都区扬剧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。经营管理企业四十年,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对地方民间故事的采编,所著《老扬州传说》被江都区政府定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有诗词、散文、剧本、生活随笔等散见于报刊杂志。

刚退休那年,与好友结伴西行远方。到达西藏拉萨,便急不可耐地寻找向往已久的世界文化艺术宝库——布达拉宫。


此前了解到,布达拉宫早在1994年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,经国际权威机构评估,宫中所藏珍宝可以兑换七个香港。如此神秘之地,驱使着我们前行的脚步一直在加快。


转过好几条街道,终于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下,见到了规模宏大的布达拉宫建筑群。她依山垒砌,群楼重迭,建筑物与山体有机地融合,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,迂回曲折地包裹着整个玛布日山体,可谓殿宇嵯峨,气势雄伟,金碧辉煌,壮观无比。



公元631年,布达拉宫由吐鲁蕃王朝的松赞干布,为远嫁而来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。历经千余年的不断完善,现占地40余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,房屋千余间,所有建筑物皆为石木结构,主楼13层,高度115米。以外墙颜色分为白宫与红宫两大部分,素有“高原圣殿”之誉。


这里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宫殿,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,凡重大宗教、政治仪式活动,都在此处举行,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。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,历代转世达赖喇嘛必须得到朝廷的正式册封,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亲政仪式。


白宫基本在六层以下,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们的居所,最多时居住僧众两万五千人。红宫是达赖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,佛堂中一座座金银铜佛像不计其数,还供奉有若干康熙乾隆等皇帝御赐的佛器宝物。其中一件个头长及尺五的包金左旋螺法器,举世无双,极其珍贵,盖因海螺的生长都是随着银河太阳系顺时针右旋转生成,左旋海螺特别罕见,专供法器之用。



灵塔殿供奉达赖灵塔8座,全由黄金铸就,其中最大的一座所用黄金11万余两(3.72吨),镶嵌各色珠宝2万余颗,令观者瞠目。然而这里所见之财富宝物,只不过是布达拉宫中的冰山一角。更有令人扼腕的是,1959年十四世达赖喇嘛武装叛乱时,用1千多头牦牛驮走布达拉宫中若干金银财宝,逃往印度而去。



于布达拉宫瞻仰的整个过程中,我始终在探究除了皇家所赠宝物外,是谁创造了如此财富?


在山下,看到沿玛布日山道川流不息着的藏民,他们有的手摇转经筒,目视前方,口诵经文,匆匆前行着上山;有的手握木屐,双臂向天,继而俯伏,五体投地地一步一叩,向前移行着上山;有的胸装臌胀物,手拎牛皮袋,肩扛粗布包,十分吃力地挪行着上山,此芸芸众生皆为藏传佛教之虔诚信徒。



在上山的“之”字型斜坡蹬道上,因高原缺氧且坡陡之故,每个人只能缓慢地行走着。道旁有提供人们小憩之长椅,长椅后面随坡建造的一人多高、数百米长的护坡墙,全用红柳条切断,扎成小捆涂泥砌成。所有墙面的柳条截断面缝隙中,可见密密匝匝地塞满揉成小团的壹元伍元的纸质人民币,数量庞大,难以统计,偶见行为虔诚的藏民继续持币往缝隙间挤塞。估计这红柳墙类似于我们内地寺庙的功德箱,四周空旷,无人管理,只见人流,不见一人去取,使我们到此旅行的游客观看得惊诧不已。



山上的殿室内,伴佛的酥油灯片片闪烁,如星光般耀眼。许多藏民解开提袋,满脸虔诚地用银勺分出袋中酥油,往油灯中逐一添加。至此方知他们吃力地提上山来的,都是自家牛奶中提取的精华——酥油。



下山之时,我们已是收获满满的轻松,与收门票的管理员调侃:“我们汉人进入布达拉宫都得花二百元购票,藏民们进出却无需购票,这是否对我们有民族歧视呢?”管理员笑答:“你们这二百元门票是有限的,藏民们上山都是无限的!”我们大惑不解:“这怎么讲?”他们接着解释:“藏民们手提肩扛和怀揣着上山,带来的几乎是他们家里的全部家当。收获之时卖掉收成及牛羊,只留下自家口粮,其余全部捐献给藏传佛教,而且世代如此!”



惊叹!我们目瞪口呆着,低头思索,继而破解:布达拉宫的财富之谜原来如此。千百年来,百万藏族同胞世世代代劳作一生之成果,都无怨无悔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们所信仰着的藏传佛教,创造出如今这般极其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,既是了不起的物质财富,也是了不起的精神财富。伟人呼喊过:“人民万岁!”时至今日,藏胞们在布达拉宫中形形色色的虔诚身影,时常显现于我的脑海里,记忆犹新。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